走出“习惯性失败”循环,该怎么做?

1716875900166844.png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 

一份工作还没开始,就告诉自己:反正我做不好;

一场游戏还没弄懂规则,就告诉自己:反正我会输;

一段爱情刚刚萌芽,就告诉自己:反正美好终究会散去;

因为这种想法作祟,放弃了很多尝试的机会,结果身边的朋友、同事都更上一层楼了,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。于是我们感到挫败,觉得自己永远是失败的那一个。

是什么给我们造成了失败的心理暗示?

a. 因为有一个“高不可及”的目标

很多人失败,并不是真的做不好,也并不是并非世界对ta不友好,而是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。

有一句话,叫做“要么不做,要么做到最好”,看似刚劲有力又足够励志的表达,被很多人奉为圣经。

但我劝你,别过执着于“做到最好”这件事,“最好"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,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义在要“做到最好”,最有可能的结果是, 你连开始都没有过,就已经放弃了。

1716875864165406.png

b. 之所以会失败,是因为默认自己会失败

曾经拼尽全力的考试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,就告诉自己:我不适合考试,便不再尝试;曾经熬夜写下的文案被领导批得一无是处,便对自己说:再努力也没用,我做不好的。

就这样,失败变成了一个自我证明的循环,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好,所以就不再付出努力,自然便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。

所以,很多人所谓的“习惯性失败”,不过是连尝试都没用过的“顾影自怜”。

棉花糖实验的设计者沃尔特·米歇尔发现,越相信“自己能做到”的孩子,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去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,而结果就是,他们真的做到了。

成功与成就感会形成一个循坏,失败与失败感亦然。关键在于,你的努力方向是在构建成功循环还是失败循环。

如果想要走出“习惯性失败”的循环,建议你从0.1开始做起,只要开始了,一点一点向前,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,当成功的信心一点一点的积累了时候,你便不自觉间,进入了一个“成功循环”。

所谓成功循环,即每一步的成功都会奠定下一步的信心,而下一步的信心,又会促进下一个目标的实现,如此,进入良性循环。

走出“习惯性失败”并不难,关键在于,你愿不愿意从0.1开始。

1716875822155261.png